
Kurt Wüthrich
Kurt Wüthrich(库尔特·维特里希),1938年10月4日出生于瑞士阿尔贝格,瑞士化学家、生物物理学家,以开发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核磁共振(NMR)方法而闻名。。2002年,因“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和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的贡献。
科学家在1945年发现磁场中的原子核会吸收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这就是核磁共振现象。由于不同的原子核吸收不同的电磁波,因而通过测定和分析受测物质对电磁波的吸收情况就可以判定它含有哪种原子,原子之间的距离多大,并据此分析出它的三维结构。这种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医学诊断领域。
不过,最初科学家只能将这种方法用于分析小分子的结构,因为生物大分子非常复杂,分析起来难度很大。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发明了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可以用测绘房屋的结构来比喻:我们首先选定一座房屋的所有拐角作为测量对象,然后测量所有相邻拐角间的距离和方位,据此就可以推知房屋的结构。维特里希选择生物大分子中的质子(氢原子核)作为测量对象,连续测定所有相邻的两个质子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这些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后就可形成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图。
教育经历
就读于瑞士伯尔尼大学化学,物理和数学系;
1964年,获瑞士巴塞尔大学无机化学博士学位;
于瑞士巴塞尔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职位成就
1965-1966年,担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员;
1967-1969年,担任新泽西州默里山的贝尔电话实验室研究员;
1969-1980年,担任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助理教授、副教授;
1980年至今,担任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分子生物物理学教授;
1997-2000年,担任爱丁堡大学客座教授;
担任中国香港大学客座教授;
担任韩国延世大学客座教授;
担任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研究室主任;
担任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实验室主任。
荣誉奖项
199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 Louisa Gross Horwitz奖;
1993年,获 Louis-Jeantet 医学奖;
1999年,获奥托瓦堡奖;
2002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2008年,获荷兰乌得勒支大学Bijvoet生物分子研究中心的Bijvoet奖;
2010年,获选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
欢迎转发分享,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机会!:招商突击队 » Kurt Wüthrich(库尔特·维特里希):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英国皇家学会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