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aus von Klitzing(克劳斯·冯·克利青):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奥地利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科学院院士、韩国科学技术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Klaus von Klitzing

Klaus von Klitzing

Klaus von Klitzing(克劳斯·冯·克利青),1943年6月28日出生于德国波森省(现波兰施洛达),为德国国籍,1969年获得了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1972年获得了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他曾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克拉伦登实验室和法国格勒诺布尔高能磁场实验室担任研究职务,后在1980年至1984年期间担任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凝聚态物理学教授。他于1985年起担任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固态研究所所长,后于2018年退休,现为该研究所名誉所长。

Klitzing教授因发现量化霍尔效应而闻名,先后获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国际院士(1990年)、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年)、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6年)、韩国科学技术院外籍院士(2001年)、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2003年)、奥地利科学院外籍通讯院士(2007年)、梵蒂冈教皇科学院院士(2007年)、保加利亚科学院外籍院士(2014年),及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24年)。根据Research.com公布的指数和科学家排名,他在物理学领域排名中位列世界第2,714位,德国第245位。

Klitzing教授在物理学领域有着50多年的学术经验,在国内和国际期刊上发表了超过647篇文章。据Google Scholar统计的数据显示,其研究成果被引用了36,993次,H指数为79。他获得了多项荣誉奖项,包括德国物理学会Walter Schottky奖、德国大十字星功绩勋章、德国巴伐利亚马克西米利安科学与艺术勋章、印度Birla科学中心终身科学成就奖、德国布伦瑞克科学协会Carl Friedrich Gauß奖章、奥地利科学与艺术勋章,及德国科学与艺术功绩勋章等,并于1985年荣获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物理学奖。

教育经历
1969年,获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
1972年,获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69-1980年,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助理;
1975-1976年,英国牛津大学克拉伦登实验室研究员;
1979-1980年,法国格勒诺布尔高能磁场实验室研究员;
1980-1984年,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凝聚态物理学教授;
1985-2018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固态研究所所长;
1985年至今,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荣誉教授;
2018年至今,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固态研究所名誉所长。

荣誉奖项
1981年,获德国物理学会Walter Schottky奖;
1982年,获欧洲物理学会惠普公司欧洲物理学奖;
1985年,获选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1985年,获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6年,获德国大十字星功绩勋章;
1988年,获德国巴伐利亚马克西米利安科学与艺术勋章;
1988年,获新南威尔士大学Dirac奖章;
1990年,获美国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奖;
1990年,获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国际院士;
1994年,获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4年,获匈牙利Eötvös奖章;
1995年,获选德国海德堡科学院院士;
1996年,获选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98年,获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1999年,获选尼泊尔德国学术协会荣誉会士;
1999年,获选尼泊尔物理学会荣誉会员;
1999年,获印度Birla科学中心终身科学成就奖;
2001年,获选韩国科学技术院外籍院士;
2003年,获选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
2003年,获选英国物理学会荣誉会士;
2005年,获德国布伦瑞克科学协会Carl Friedrich Gauß奖章;
2007年,获选奥地利科学院外籍通讯院士;
2007年,获选梵蒂冈教皇科学院院士;
2009年,获奥地利科学与艺术勋章;
2010年,获选德国大学教授与讲师协会荣誉会员;
2010年,获选德国大学协会荣誉会士;
2013年,列入德国研究名人堂;
2014年,保加利亚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4年,获马里兰大学物理学系与凝聚态理论中心Richard E. Prange奖;
2019年,获德国科学与艺术功绩勋章;
2021年,获选印度计量学会荣誉会士;
2022年,获德国格勒诺布尔市金牌奖章;
2024年,获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获选新加坡物理学会荣誉会士。

欢迎转发分享,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机会!:招商突击队 » Klaus von Klitzing(克劳斯·冯·克利青):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奥地利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科学院院士、韩国科学技术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赞 (1) 打赏